灵长区
灵长区位于上方山森林动物世界的西南区,由猴岛和小熊猫馆等12组笼舍组成,笼舍面积约有780平方米。饲养有松鼠猴、环尾狐猴、黑叶猴、金丝猴、小熊猫等15种动物。灵长目动物大脑发达,视觉敏锐,多数能直立行走。灵长目是目前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,人类就属于灵长目动物。该区域代表动物:金丝猴。
金丝猴
学名:Rhinopithecus
英文名:Golden monkey
分类科目:灵长目、猴科。
分布生境:我国四川、云南、陕西和甘肃。
生活习性:
金丝猴栖息于海拔1500—3000米的高山密林中。有季节性垂直迁徙现象。夏季在海拔较高的地方;冬季下到低处。好合群,一般几十只一群,有时多达200—300只,由强壮的雄猴率领,主要在树上生活,比较耐寒。食物主要是各种树叶、嫩芽、野果、树皮等,也吃昆虫和鸟卵。多于秋末发情交配,孕期约6个多月,每胎一仔。4—6岁性成熟,寿命16—18年。
意义:金丝猴为我国特产,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。
东非黑白疣猴
学名:Colobus guereza
英文名:Eastern black-and-while colobus
分类科目:灵长类、猴科。
分布生境:分布于埃赛俄比亚、肯尼亚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乌干达等国家。
生活习性:东非黑白疣猴栖息于亚热带和热带干爆森林和沼泽地区,居住在森林的上层和中层,很少到地面上来。不同家庭间一般不会和谐共处,彼此间会保护和争存栖息地。食物主要以植物的嫩芽和叶为主,也吃野果和谷物。常年可繁殖,孕期5-6个月每眙1仔,4-6岁性成熟寿命20-24年。
意义:国际动物保护公约附录工级。
环尾狐猴
学名:Lemur catta
英文名:Ring-tailed Lemur
分类科目:灵长目、狐猴科。
分布生境:马达加斯加岛南部
生活习性:
环尾狐猴由于有黑白相间的环尾而得名。它是狐猴中体色最鲜艳的一种。他们生活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。白天活动,这是狐猴中唯一在白天活动的例子。主要在地面活动,因脚底有毛,所以在跳跃时不致滑倒。好合群,一般5—20只一群,各群有自己的地盘范围,但雄性常常“越境”争斗。食物包括嫩叶、花、果、昆虫等。一般在11—12月发情交配。孕期约5个月,每胎1—2仔,2—3岁性成熟。寿命约18年。
意义:世界濒危动物之一。
阿拉伯狒狒
学名:Papio hamadryas
英文名:Hamadryas Baboon
分类地位:灵长目,猴科
分布生境:埃及、苏丹、埃塞俄比亚、索马里和阿拉伯半岛等。
生活习性:
阿拉伯狒狒栖息于半沙漠地带多岩石的山坡上。群居性强,群有首领,常联合起来捕捉猎物,力气 大,几只狒狒便能袭击山羊和小型羚羊。食性很杂,常翻倒大石头寻找食物。无固定繁殖季节,孕期约6个多月,每胎1仔,5-7岁性成熟。在人工饲养下,寿命可达37年。
意义:国际动物保护公约附录Ⅱ级
黄狒
拉丁学名:Papio cynocephalus
英文名:Yellow-baboon
分类地位:灵长目,猴科
分布生境:东非
生活习性:
黄狒栖息于开阔的树林、草原地带。主要生活在地面上。极善于奔跑。常结成几十只甚至上百只的大群一起活 动,由一强壮的成年雄性带领。以昆虫、蠕虫、果实、树叶等为食。有时也危害农作物。繁殖季节不大固定, 在肯尼亚,产仔高峰为10-12月,怀孕期约6个月,每胎1仔。4-5岁性成熟。寿命约30年。
意义:国际动物保护公约附录Ⅱ级
山魈
学名:Mandrillus sphinx
英文名:Mandrill
分类地位:灵长目,猴科
分布生境:非洲的喀麦隆、赤道几内亚、加蓬、刚果
生活习性:
山魈喜欢栖息在热带雨林多岩石地带。成小群生活,主要在陆地上活动。不爱攀爬,但晚上有的到树上睡觉。 主要食物为水果、坚果和其他植物以及小型动物。山魈性暴躁,尤其雄性,体强壮,敢与敌害搏斗。繁殖期不 固定,孕期6个月,每胎1仔。约4-6岁性成熟。寿命约20年。
意义:国际动物保护公约附录Ⅰ级
松鼠猴
学名: Saimiri sciureus
英文名:Squmiri monkey
分类地位:灵长目,卷尾猴科
分布生境:从哥伦比亚到巴拉圭
生活习性:
松鼠猴体形纤细,毛短、厚、柔软、体色鲜艳多彩。它们生活在原始森林、次生林以及耕作地区、通常在靠近 溪水的地带活动。树栖,偶尔到地面上来。日行。好合群,通常10-30只一群,有时达100只甚至更多的大群。 各群有各自的地盘范围,并用肛腺的分泌物作地界。食物包括果子、浆果、坚果、花、芽、叶、种子、树胶、 昆虫及小脊椎动物。一般在雨季前产仔,孕期5-6个月,每胎1仔。2.5-4岁性成熟。寿命10-12年。
意义:国际动物保护公约附录Ⅱ级